赚钱 北京东四北大街与平安大街的交叉口:上世纪50年代与2021年春节 这里是北京的东四北大街167号, 街道的环卫仓库。 伴随着街区的改造, 这将成为一个创意中心。 《重生2021》艺术设计系列展, 在这里——改造的施工现场 同时举行。 过去的一百年里, 这个空间曾有过各种功能, 满足不同需要。 现在的展览现场,透过白色帘布, 您能看到墙体、天花的装饰面,正被拆除, 裸露出建筑基础最初的样子。 无论是空间还是我们自己, 每次的改变可能有外在的因素, 但是内在观念的变化,更会影响到结果。 过去的一年里, 疫情使每人的内心都有了不同的变化, 我们经验到了万物互联、共死共生。 对自己、他人、环境,我们重新思考之前 习惯使用过的社会标签和戴过的有色眼镜: 是要坚守小我,还是关照大我? 2021 可能会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 方向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生命体 及价值观的再认知和再定义。 在这里,伴随着167号的重生, 我们策划了3集连续展: 空间改造前的艺术展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展 创意中心开幕的美学展 所有参与者、建设者们在这里, 用作品实践自己对内心的再思考, 更期待能与您的探讨和交流, 共同丰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增长智慧、经历重生。 及艺术家的内心追求 ——贾立 《重生2021》艺术联展参展作品及艺术家访谈 陈文令 CHEN,WENLING 1969年生于福建泉州 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 《万物皆牛》陈文令 2019不锈钢100×48x28cm 《别开异境》陈文令 2017铜着色50×40x30cm 陈大瑞 CHEN,DARUI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10年创立Maxmarko木美品牌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X画灯造物》陈大瑞 2008黄铜/超白钢化玻璃/金箔67×28x105cm 《X墙角灯造物》陈大瑞 2008黄铜/镜面/电镀32×32x148cm 陈澈 CHEN,CHE 陈澈生于中国河北 2005年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 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目前工作和生活于伦敦与北京 《Growth(PurpleReflections)》陈澈 2020丙烯画布120x90cm 《Growth(RedReflection)》陈澈 2020丙烯画布120x90cm 《Growth(BlueReflection)》陈澈 2020丙烯画布120x90cm 展: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陈:直接的影响就是,之前计划的展览推迟了,生活中突增了许多的不便,但同时因为减少了外出与社交,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与创作,甚至可以说2020年是我创作作品最多的一年。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的意义是…… 陈:我的理解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广义上的,就是在当下这个大的环境下,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后网络时代的如何重新定位与探讨当下与过往文化的关系。另一个是狭义上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生态,我们需要重拾信心,面对挑战,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个时代的到来。 展: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陈:我认为它们之间必然会在未来的时间里发生愈来愈多的交集,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参与度势必会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会愈发紧密,这也是衡量一个现代城市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当代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别的艺术区。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陈:继续努力创作! 陈虹竹(桔子) CHEN,HONGZHU 1984年生于重庆 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现工作于北京 《无色》陈虹竹(桔子) 油画80x70cm 《直到长出绿色》陈虹竹(桔子) 油画80x70cm 展: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陈:整体上可以说影响并不大,或者说感受并不是很强烈吧。这可能和我的工作性质有关。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当代艺术的运作方式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对个体创作者来讲可能改变并不大,因为艺术创作最核心的部分总是需要面对自己的,这部分其实很难受到外界的影响。当然对那些社交型艺术家来说可能就不一样了,毕竟到处参加开幕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疫情期间这部分工作难免要被取消了。 从日常生活的层面来讲也是一样。有很多人抱怨我们应对疫情的一些措施限制了日常生活的自由,在我看来,可能刺激到人们的并不是限制而是变化,限制一直都在,只是在习惯的生活方式之中变得难以察觉。艺术家的工作永远都是在种种的限制,或者说是限定性中创作、探索,所以对我来说,限制绝对不等同于不自由。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重生的意义是…… 陈:重生这个词当然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当然我希望我们不是在谈宗教意义上的重生,它只适合出现在成功学的演讲里面,用来描述一种英雄主义的场面。 从字面上来讲,重生的东西必然是之前死亡过的,不过在媒体社会当中,文化其实可以是很顽强的,似乎怎么样都能苟延残喘下去,不是说因为疫情刺激出了一些新的文化方式,我们就可以说一个新的文化的时代就到来了,它可能表现为文化的叠加而不是迭代。当下的疫情,虽然它确实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但是绝不能说它能宣判某种文化的死亡。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讨论重生,我希望它不只是一种对人类处境的一种隐喻,而是能真正唤醒一些文化上最本质的东西。人们往往有个错觉,就是当代文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创造一些系统中原本没有的东西,并把他当成一个硬性的标准。面对疫情,当代艺术难以回应,力不从心,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历史地来看,文化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人类如何存在的问题,人们在何种信仰中生存,人们怎样思考并呈现自身的存在,人们被何种东西所慰藉……面对灾难,如果盛世的浮夸能够暗淡下去,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浮现出来,我觉得这可以看做是一种重生。 展: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陈:城市、街区、建筑和空间本来就和艺术一样是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它们本身就是艺术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些古建筑,欧洲的一些著名的城市、建筑,本就就是艺术史的一部分,很多年后它们仍然是一种伟大的文明的结晶屹立于地表。像北京这样的古都,古老和先锋看似两个矛盾体,但正是两者都及具张力让这里具备了现代主义艺术审美上其它城市没有的经典条件,死亡也好,重生也好,艺术如果能留下来,它其实是一种对历史忠实的记录,或者说艺术其实就是历史本身。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陈:我之前的方式比较偏重于架上绘画,比较偏个体一些,最近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个"儿童艺术史二次创作"的公共项目因为疫情的原因搁置了,这个项目本身来源于我对艺术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因为艺术史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眼中的艺术史也根本不是一串简单系列图像序列,它背后是宗教、政治、技术、经济等外界因素相互交替,以可见或不可见的方式为艺术施加作用。儿童是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像最少的群体,通过儿童对艺术史图像的重新阐释,实际上是一种去社会的"过滤"。这个项目之前已经做了很多了,疫情之后,我也想接着实验看看疫情的影响是否参透在儿童的记忆和感受中,这现在是未知的一部分。 我的工作方式也会逐渐从个体创作中脱离出来,逐渐转向这种公众艺术。现在的当代艺术虽然形式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大部分还是沉浸在"个人中心"的陶醉迷狂里吧,哈哈,总是有人想从中脱离出来。我现在认为审美判断其实不等同于主观体验的表述,它的基础应该是植根于人性当中一些共通的东西,这也应该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基础。我们提到的城市、街区、建筑、空间等,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现实载体,我们以个体的方式去感受各种情境,但这些东西其实从不面对单独的你或者我。 曹有涛 CAO,YOUTAO 1974年生于张家口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嬗系列25》曹有涛 德国哈内姆勒相纸微喷55x55cm 《圆心系列96》曹有涛 德国哈内姆勒相纸微喷25x25cm 展: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曹:疫情让我看清了很多事,作为个体的脆弱,以及如何学会调整心态。在疫情的日子里,创作了一组关于时间的作品。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的意义是…… 曹:重生是一种自我觉醒和认知的过程。 问: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曹:城市,建筑,街道,社区,重生和艺术,一种精神动力的连接,一种万物共生的思考。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曹:未来俩年继续创作尘系列,宇宙是由无数的尘埃所构成,而我们只是浩瀚无垠中一粒粒尘埃而已。 连志明王珂 LIAN,ZHIMINGWANG,KE 同毕业于法国巴黎ESAGPenninghen 高等室内建筑及广告设计艺术学院 于2005年创办意地筑作室内建筑设计事务所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荷花灯》连志明王珂 南超 NAN,CHAO 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系毕业 2002年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2013年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 《禅心之笼-NO.12》南超 2015综合材料46x18x18cm 《平衡》南超 2016综合材料50x47x25cm 《奔向往生-NO.9》南超 2015综合材料20x15x6cm 《峙-有节》南超 2018综合材料90x23x33cm 展: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南:疫情期间我生了儿子。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的意义是…… 南:所提出的后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本民族艺术的当代化,也就是文化的重生。当代艺术让文化艺术越来越国际化,扁平化,各个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文化艺术当代化的空间还很大。 问: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南:城市空间如果不能营造出精神空间,变化也只是停留在美术范畴,和艺术的关系不大。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南: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持续恶化,疫情的不断反复,艺术的一级市场会继续萎靡。接下来会吧重心投入到线上艺术市场,线上市场会在未来两年升温。 孙文涛 SUN,WENTAO 1975年出生于黑龙江 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有节-边柜》孙文涛 2015不锈钢镀钛120×35x97cm 杨桦 KristinNG-Yang 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 南非夸祖鲁那塔尔大学视觉艺术中心在读博士 现居南非和北京 《版画鱼红03》杨桦 2015凸版纸本65x50cm 《版画鱼蓝02》杨桦 2015凸版纸本65x50cm 展: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杨: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2020年所有的工作计划,加之南非疫情的严峻和持久,有种逆水而行的不适。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的意义是…… 杨: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叠加与碰撞,反思,是当代文化核心与精髓,让重生的文化更有意义。 展: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杨:艺术是改变城市、街区、建筑、空间的重生的具体方法,也是我们心灵沟通的意义之所在。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杨:今年我参与到隶属于南非Pietermaritzburg政府的一个艺术中心,中心创建于2000年初,目前有两位南非本地陶艺家,一位音乐人和我组成。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南非本地艺术家交流与合作。 另外,今年下半年,有两个个展,一个是十年回顾展,以过去10年里几件装置作品为主线,把几个主题穿插在一起,有架上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另一个是因为疫情推迟到今年的展览,其中部分作品创作于疫情期间。 杨茂源 YANG,MAOYUAN 1966生于大连市 1989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 现工作与居住在北京 《轮回巴德兰兹大角羊》杨茂源 2008纸上灰烬/碳粉70×90x5cm 《FACE》杨茂源 2018限量版树脂喷漆30×19x19cm 展:问:疫情对你最大的影响是...... 杨:疫情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很具体,就像一个难以想象的遭遇,进入我们的生命里,我们是疫后的人。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重生的意义是…… 杨:每个时代都有其反应当下的文化特征,现在面临的是如何与疫情相处。 展: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参与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展:接下来两年计划...... 杨:答:我正为明年的一个博物馆项目做准备。 张艺法 ZHANG,YIFA 1987出生于福建蓬莱 现居北京 《重生安乐果》张艺法 2019不锈钢镜面24K金35×35x72cm 《重生永生花》张艺法 2019不锈钢镜面七彩24K金33×35x99cm 《重生人参果》张艺法 2019不锈钢镜面24K金18×18x18cm 《重生因缘果》张艺法 2019不锈钢镜面24K金51×35x70cm 《重生永生藤》张艺法 2019不锈钢镜面七彩36×30x78cm 展: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叠加和重生,当下我们讨论重生的意义是…… 张:返璞归真。打破无名见真谛,不被现实世界所绑架。透过现象看本质,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繁殖那点事。既然重生就应该是涅磐重生的样子,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怎么用掉生命剩余的电量,到底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值得每个个体深思的必修课。 个人认为在现实世界什么都重要时,唯独一个人的生命观不容半点马虎。不同的生命观决定,你对当下这一刻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只有觉醒,剧终才能圆满。 展:城市街区、建筑、空间改造与艺术的关系… 张:从户外到室内如同一个“人”的精·气·神,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理想的艺术如君子一样,文质彬彬,而不是仅有一个空壳存在。 艺术家:陈文令 建筑师:王刚 设计师:吴为王大泉贾立袁欣陈大瑞 艺术家南超 “重生”成为观众与嘉宾讨论的话题。 杜东武妍希王刚贾立陈文令南超陈澈游浩张艺法 《重生2021》第1回艺术联展 策展人|Curator 贾立JIA,li 设计|Design 立和空间LISPACE 张晨ZHANG,chen 开幕|Opening 2021.2.123:00pm 展期|Duration 第一回艺术联展2021.2.12-3.22 第二回设计联展2021.4.22-5.22 第三回生活美学2021.6.22-7.22 主办|Organizer 联合设 出品|Produce 上乘悟品WOOPIN 支持单位|Support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 东信空间亮点文创园品象设计弗辞文化 网易设计雅昌艺术网艺术阿尔法 地址|Adress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67号联合设 No.167,Northstreet,Dongsi, DongchengDistrict,Beijing 上乘悟品WOOPIN 始于2010年北京,经常邀请不同策展人在公共场所,以空间装置的形式,将艺术、设计等不同文化属性的作品融入其中,与大众一起探讨当下城市生活与自然的关联性。参与策划的《自然之道》《戈壁天堂》《中国古琴展》《思想汇》《重生2021》等艺术设计展及文化IP活动深受观众喜爱,为藏家及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精神产品。多次代表新的东方艺术生活方式,受邀在不同国家展出、交流,为艺术家、设计师搭建全新的交流平台。 Beginningin2015BeijingChina[TheWayofNatureartanddesignexhibitiontour]integratesartanddesignworkswiththeconcept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ospacedeviceinpublicenvironment,toexplorerelevanceofcontemporarylifeandnaturewithpublic.Thecontentofeachexhibitionineveryyear,closelyrelatedtospecificthemes,showingthefeelingsoftheOrientallivingconditions.Thesalonsduringtheexhibitionlettheaudiencecloselycommunicatewiththeauthor,andfeel"writingsareforconveyingtruth"、"thingsareforcarryingontruth",theseorientalhumanisticspirits.Eachappearanceofexhibition,notonlybringsarichvisualspacefeasttotheaudiences,butalsore-feelingwitheasterncultureandlifestyle.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相关分类
更多 图文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