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近年来,随着盈利难、用户体验差、管理问题多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曾经风光一时的共享汽车热潮开始逐步退却,而当初发生在共享单车行业的一幕开始在共享汽车行业继续上演。事实上,从没有一个行业像共享汽车这样“割裂”:一边是头部企业问题频出,一边则是新进者加速布局共享汽车领域。 共享汽车“一地鸡毛” 作为共享汽车领域的头部企业,GoFun出行正在生死边缘挣扎。 GoFun出行成立于2015年8月,业务在次年2月开始上线运营。截至2019年3月,GoFun出行在全国投放了近3万辆车,规模仅次于上汽集团旗下的汽车分时租赁公司Evcard,位于全国第二。但自2019年起,GoFun出行相继退出了重庆、深圳、天津、郑州、济南、昆明、成都、贵阳、长沙等城市运营。目前,GoFun出行的App上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只提供日租、长租等服务,且车辆数量大幅减少。 无独有偶,重庆共享汽车品牌盼达用车也于今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暂停运营的通知》,宣布因公司经营原因于2月1日起停止运营。 GoFun出行和盼达用车的境遇其实是当下共享汽车行业的缩影。 2015年被业界定义为中国共享汽车的元年,市场快速发展,深受资本追捧。据行业统计,截至2019年2月,中国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已经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共享汽车数量达到11万至13万辆。 然而好景不长,绝大多数共享汽车平台如今已经淡出了市场:2017年,走高端路线的共享汽车平台EZZY因资金链断裂宣布解散,友友用车停止运营,途宽易公司倒闭;2018年,美团租车暂停试点,麻瓜出行关停服务,巴歌出行宣布倒闭;2019年,途歌出行人去楼空,众行用车后续无音,car2go官宣离场…… 如今,共享汽车行业的资本热潮已退却。国内知名市场调查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0年,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共享汽车市场未有任何资本加注。 “割裂”是否“生不逢时” 在业内,汽车“新四化”早已成为共识。然而,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如火如荼时,共享化的前景为何却变得迷茫? 业界人士认为,和当年的共享单车行业一样,商业模式不清晰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的商业模式更加复杂,仍处于探索阶段。此外,一些平台存在“赚快钱”的思维,加上共享汽车市场缺乏行业规范,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占用公共资源、停车问题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仍需完善,也导致共享汽车热度难再。 事实上,从没有一个行业像共享汽车这样“割裂”,一边是GoFun、Evcard等头部企业问题频出,一边则是吉利、戴姆勒、长城、小鹏等车企加速布局共享汽车领域。 日前,由小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合肥鹏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的经营范围就包含了共享汽车租赁服务。而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也曾表示,共享化是未来出行的最优方案,预计2030年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共享出行的比例有机会从现在的3%增长至30%。 对于当下共享汽车的困境,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行业分析师蒋鑫分析称,从发展规律看,任何行业都会经历萌芽期、过热期、反思期、复苏期、成熟期,共享汽车行业同样如此。现在,共享汽车行业已经度过了资本萌芽期和过热期,开始进入反思期。未来,资本对于行业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但一些优质企业仍然会受到资本青睐,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是下一阶段重要的竞争要素。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纪雪洪认为:“共享汽车行业还没有真正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轨道,仍处于摸索阶段。”他说,共享汽车的优势在于通过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从短期来看,共享汽车仍有市场,但它的优势不在于颠覆传统的汽车租赁,而是能够让原有的租赁更加智能化,提高传统租赁的效率。”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