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兔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从江西航的“阵列酱油瓶”,到厦航的“手册员工”

2021-04-14/ 智兔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近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张记者在江西航空食堂顺手拍摄的照片:各品种调料瓶像“士兵”一样干干净
玻璃棉厂

  

  

  近日

  “大飞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张

  记者在江西航空食堂顺手拍摄的照片:

  各品种调料瓶像“士兵”一样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地列队在柜子里

  

  “阵列酱油瓶”的照片一经刊发

  便引起热议

  江西航:井冈山与中国民航精益营运先锋的联姻融合

  

  江西航空是在厦航南昌分公司基础上成立起来的,2014年8月13日由厦门航空与江西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开航之初厦航便负责指导江西航空的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利用其民航经营管理经验和时刻资源等为江西航空运营提供运力、人员、管理上的支持。

  目前,江西航空机队规模已增至14架,其中ARJ21飞机4架;现已累计通航国内60余个重要城市、开通90余条航线;航班正常性持续排名全国第一。作为中国民航的新成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取得如此成绩,显示出江西航空扎实的经营管理水平。而这其中,不能不提到其与厦门航空的“文化血脉”联系。

  

  厦门航空,首家由中央和地方合资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航空公司,是我国首家综合性地方航空公司,成立至今,连续34年盈利,36年安全飞行,拥有我国民航业所有航空公司最长盈利纪录,是全球首家荣获“IOSA杰出成就奖”的航空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曾将厦航三十多年的发展史称作是“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缩影”。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在厦门召开,习总书记向全世界介绍厦门时称赞道“这里的厦门航空公司,绩效也还是很好的。”

  厦门航空:“小宪法”造就全员“手册员工”

  

  

  据厦航第一批机务俞开志回忆,厦航原总经理吴荣南在初创期就提出“搞航空人命关天,没有规章制度不行”。“‘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航空行业需要重视规范化管理,要建立规章制度,成为规范。”俞开志他们就从制定考勤制度、工具保管制度、人员着装制度开始着手制定各项飞机维修的规章制度。当时没有范本,就参照空军的做法,又从民航广州管理局维修厂借阅两本册子作为参考,终于在1986年11月厦航的第一架飞机自广州转场到厦门前制定出第一套机务维修规章制度。

  1989年,厦航以飞机维修工程部为试点,探索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规范化管理作业制度,而后延伸到各个部门。1997年,近900万字的《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营运手册》正式运行,详细规范厦航每个部门、岗位、每项工作细节,被员工们称为厦航的“小宪法”。这部企业“小宪法”让厦航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以飞行员为例,安全工作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要实现持续安全,飞行员必须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按手册办事。飞行员在飞行中每一个动作每一道程序都可以从正规的飞行操纵手册(FCOM)、飞行训练手册(FCTM)、快速检查单(QRH)等成熟严密的飞行技术规范中找到依据,从而减少飞行中一些随意性动作,进而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必须以“飞行员手册”为准做好“手册飞行员”。“手册飞行员”是作为一种目标贯穿在飞行员培训和管理的总过程。

  

  不仅飞行员,厦航所有的岗位都有员工手册,而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做好“手册员工”。“3米之内有微笑,1米之内送问候,与旅客交流超过3句采用蹲式服务”——“厦航服务”的背后,是厦航坚持服务规范化的努力——编制了中国民航首本《服务标准汇编》,涵盖空地工作标准760余项。其中,连水果切配都编制了专项手册,要求形状、尺寸、摆放达标。

  目前,厦航拥有各类手册共94种,约1350万字,实现了所有运行管理职能全覆盖,并以6个月为期限定期对手册进行更新。通过这些手册,厦航人养成了将规章视为“安全生命线”的职业习惯和“严、实、细、稳、精”的良好作风,实现了企业的运行规范化。

  “厦航经验、厦航模式、厦航蓝本”也成为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的航企经营典范。

  标准化:中国民航的坚定之路

  

  厦航自运营至今已实现36年安全运行;中国民航截至2021年3月底,全行业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达127个月,连续18年保证了空防安全,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事故指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样的成绩从何而来?

  在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中,标准化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1993年以来,大规模的规章和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8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标准化管理规定》。2013年5月,民航局成立了民航行业标准化推进委员会,负责重点加强安全技术标准规划和建设,实施民航行业标准化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近年来,中国民航一直致力于标准制定修订过程管理,从标准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全过程严把质量关,有效提高了标准制定的质量水平。并对民航标准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完善,确保了民航标准框架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适应行业安全发展需要。还把对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作为中国民航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民航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国家共批准筹建31个领域类标准创新基地。

  2021年2月25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民航)揭牌,这是民航行业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基地。进入“十四五”,我国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迈进,根据民航强国八个基本特征,需进一步提升“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和“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图片来源|@厦门航空报编辑|许淼

  转载请注明:微信@大飞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