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一两位老师,八九个孩子, 云南偏远山区的这些教学点,被称作“极小学校”。 这里有坚守的老师, 他们是教师、管家、也是朋友; 有勤奋的学生, 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的最好出路。 1 红河州建水县甸尾乡马黄田村委会期租碑村期租碑小学 李伟 16年前,李伟的学生卢月因父亲离家、母亲入狱,弃学了。 李伟一边帮她放下心理负担,一边资助她学习,直到卢月读博士。 因李伟坚守而改变命运的不止是卢月, 36年来,期租碑小学无一人辍学。 如今,学校只剩李伟“一个老头领着十个小娃”,可他从不后悔: “自己村子的学校,自己都不乐意待,外来的老师更留不住。” 2 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落松地小学 朱丽丹 一个女孩,来到大山深处、曾经的“麻风村”教书,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情怀? 可朱丽丹决定“先留下来试试”, 半年以后,她“和学生打成了一片”。 她说,在与6个孩子的相处中, 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3 大理市挖色镇挖色完小白柳箐小学 李为国 从20岁来这里教书的第一天起, 李为国的命运就与这方讲台分不开了。 从在生产队厂房上课, 到现在330㎡的教学楼, 李为国送走了一批批学生, 也换了十几个搭档。 不变的是,他依然在坚守。 李为国说:“教育是良心事业,就算只有一个孩子,也得教好!” 4 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村委会瑶寨村瑶寨小学 杨晓三 杨晓三是从瑶寨小学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如今也是这里唯一的老师。 别人觉得回来苦, 可杨晓三却为自己能帮助瑶族孩子学知识、熟悉普通话而高兴。 他说:“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孩子。我把未来托付给孩子去实现。” 5 大理市挖色镇大成完小花椒箐小学 李伟 一名教师,可以有多么重要? 李伟的答案是: 孩子走出大山的全部希望。 1995年李伟被调到挖色镇大成完小。 为了让李伟回来, 村民用白族接待“神明”的礼遇将李伟请了回来。 自那以后,李伟再也没离开过。 感谢有他,花椒箐的孩子实现了小学“零辍学”, 走出了7名大学生,12名中专生。 有人会问:“为了几个孩子,专门设个教学点,不浪费吗?” 集中办学的确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可“极小学校”意义不同—— 普通学校多一所、少一所,影响的是去哪儿上学、远还是近; 可“极小学校”的存废,关系的是读还是不读书,山里娃的命运可能因之改变。 因此,极小学校撤还是留,要从“一切为了孩子”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决定。 对于保留下来的教学点,也要做到小而美、小而优, 满足孩子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在山里娃身上!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