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兔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华为进军电动汽车 会和吉利“强强联手”吗?

2021-04-21/ 智兔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一直坚持“不造车”的华为,“含车量”却越来越高。4月17日晚,首款Huawei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华
亲子鉴定

  一直坚持“不造车”的华为,“含车量”却越来越高。

  4月17日晚,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华为HI版)在上海发布,其智能座舱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动力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

  华为的影响力,让这辆车的横空出世引起轩然大波。尽管事后,华为上下仍坚持“不造车”的口径,但显然,华为与车之间的“红线”已经牵下许久。

  祖籍浙江的任正非进军电动汽车领域,也必将与浙江老乡李书福过过招。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吉利,早已将电动汽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板块。

  九年一剑

  “帮车企造好车。”华为员工这样描述华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作为。

  这并非一时兴起。

  4月12日,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早在2012年,华为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但经过与汽车圈企业大佬一番讨论后,华为认为自己没有造车的必要。但“没必要”不代表“没可能”。

  自此,“可能”逐渐成为“现实”。

  2013

  从车载模块着手,2013年,华为推出 ME909T,开始进军车联网领域,并与长安、奥迪、奔驰等知名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2014

  第二年,在被誉为中国黑科技最多的华为总研究组织“2012实验室”内,便设立了一个定向布局汽车相关业务的车联网实验室。

  同年,对标苹果车载系统CarPlay,华为推出HiCar解决方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通过华为HiCar,可以将手机中的百万级应用带到汽车中。

  2016

  2016年华为又下了一步棋。与奥迪、宝马、戴姆勒、爱立信、英特尔、高通等8名成员宣布成立“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着眼于开发、测试、推动用于自动驾驶、业务泛在接入、智慧城市整合及智能交通等应用的通信解决方案。

  2019

  2019年4月,华为在上海车展首次以Tier 1的定位亮相,华为宣布入局智能车,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车云服务五大解决方案也相伴登场。

  华为参与造车的消息不断,但要说这中间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关键节点,2019年5月27日,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单元)一定算一个。

  这个BU挑的是什么担?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面向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将华为的ICT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增量ICT部件和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这份文件中,才有了流传已久的“不造车”名言: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2020.05

  去年5月,华为的朋友圈又大了,车联网战略多点开花。携手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等18家车企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

  2020.08

  8月14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中国汽车论坛上正式公布华为鸿蒙车载系统,实现手机、电视、穿戴、汽车等多样化终端的无缝互联。

  2020.10

  10月26日,任正非签发EMT文件,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并再一次重申了广为流传的“不造车”名言。而此次业务调整目的之一便是加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落地。

  文件签发没几天,华为就发布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包括1个计算与通信架构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等5个智能系统,以及激光雷达、AR-HUD 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此次热度极高的北极狐便是它在其中的首次应用。

  九年磨一剑,华为智能汽车布局良久,发展重心从车载模块、车载系统逐渐转向智能驾驶+云服务,可以说它的车联网产品矩阵已全面成型。

  如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仍是华为重点投资的一大方向,今年更是投资超10亿美金,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甚至表示,今年华为汽车BU没有营收和增长目标。

  两大门派

  华为入场,一车激起千层浪。

  但论影响力,李书福带领的吉利同样旗鼓相当,在这个市场里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好戏。

  去年9月,吉利投入180亿搞了个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并发布了基于该架构的首款纯电豪华轿跑概念车。据涌金君了解,截至目前,SEA浩瀚架构是目前全球带宽最大的纯电架构,实现了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

  新架构下,吉利还计划推出全新SEA OS整车智能解决方案,采用高级辅助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进而实现全面自动驾驶。

  今年,正月还没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在《守正出奇实事求是》为题的内部演讲中,首次透露吉利将“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3月23日,沉淀了六年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放了大招,全新纯电动公司-极氪公司成立,品牌名称定为极氪,而这也正是吉利面向智能汽车未来竞争的利器。前几天,它还有了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首款量产车型,极氪ZEEKR 001。

  华为与吉利瞄准了同一个目标。任正非和李书福,谁会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第一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实际上,两家企业虽然目标相同,但选择的实现路径却截然不同。就如同武林中的两大门派,同争武林至尊,但一个擅舞剑,一个擅挥刀。

  吉利“大树发新枝”,通过技术迭代,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纯电动车转型;华为更像“汽车大脑”,聚焦ICT技术,为传统车企赋能。

  在智能汽车这条路上,吉利和华为都手握王牌。

  先来看“吉利”的底气。

  正如李书福此前所言,传统汽车产业链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新汽车产业链是信息、通讯技术加机电一体化,形成的生态圈产业链。

  传统机电能力优势、传统品质控制优势、成本控制优势是吉利多年造车以来积淀的长板。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吉利积累的全球资源优势也将为它的智能汽车转型插上翅膀。

  吉利的极氪还有着强大规模化优势。规模化效益与供应链的管控能力,依然是科技互联网公司巨头短期内无法逾越的大山,但这对于年产销百万辆汽车的吉利而言,却是小菜一碟。

  华为的优势,在于其芯片与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曾指出,汽车技术发展的两个方向是智能化和网联化,两者相结合称之为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化以芯片为基础,网联化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华为作为中国最大芯片设计厂商,世界5G通信技术领导者,ICT技术优势明显,已在两大领域均建立起护城河。

  一位华为资深技术人员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在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度芯片领域,华为具有绝对优势,国内科技巨头们并无能出其右者。

  华为在汽车上的芯片布局,很有可能类似智能手机,而且,华为芯片的能力在智能手机上已经获得了充分的验证。

  他认为,“就算有些汽车厂商现在是不想用,但最后不得不用我们的芯片,再然后是全套方案。”

  黄金组合

  李书福与任正非,一个是从传统汽车跃进电动汽车的老司机,一个是从技术切入做核心系统的新司机。

  两人在这条赛道上,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吗?

  倘若两大门派联手,吉利发挥的制造经验叠加华为的技术沉淀,国产电动汽车是否会实现质的飞跃?

  早在2019年8月,一张海报引爆互联网——海报上标注了“ HarmonyOS ”的 LOGO 字样与“欢迎鸿蒙”相互呼应,并且有吉利博越Pro赫赫然出镜。

  尽管此后,华为与吉利的相关合作在网上无迹可寻,只剩猜测,但涌金君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早已落定。

  这种合作的促成,源于华为对自身优势明确的定位,左手技术右手资金。

  在一份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内部调研报告中,华为通过“优势论”阐述了自己“不造车”的充分理由——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华为已经具备了极强竞争力,而这片市场的前景,让华为无需涉足制造,去做“不擅长”的事。

  同样在这份报告中,华为对这一领域的前景做了详实预估。虽然全球乃至中国的乘用车销量都在下降,但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将不断提升。而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正是汽车电子中的蓝海市场。

  据IHS预测数据,至204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可超3000万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国内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1125亿元,预计至2023年可达2381亿元。

  车联网方面,据IHS数据,2020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约20%,中国为24%,预计至2025年可分别提升至65%和77%,分别对应 16920和9550亿元的市场空间。

  面对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华为确实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抢占汽车制造这片眼前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选择与成熟车企合作,无疑是“多快好省”的有效方式。

  这背后,也反映出当下汽车工业中的创新逻辑——在迭代迅速的汽车行业,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最终实现优势叠加,国产电动车才能更快迈向智能,在新的赛道上,弯道超车。

  任正非与李书福的中国电动汽车第一人之争或许不会有结果,因为通过强强联手,两人将一起成为让中国电动汽车跑向国际顶尖的“黄金组合”。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