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兔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德国夫妇放弃高薪,来中国开面包店,连续亏损10年: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2021-05-03/ 智兔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前不久,一家不起眼的面包店再度引发了关注。店主是一对02年来到中国的德国夫妇,近20年间已经无私地资助了
赚钱

  前不久,一家不起眼的面包店再度引发了关注。

  店主是一对02年来到中国的德国夫妇,近20年间已经无私地资助了超过500名聋哑孩子,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9年前,夫妻俩掏空所有积蓄,开了一家只招收聋哑员工的面包店,店铺常年亏损,曾因付不起租金而被迫搬进一条偏僻的小巷。

  疫情期间,店面关闭了一个多月,收入更是每况愈下,但夫妻俩还是决定:不裁员,照样给员工们发工资!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一直把面包店开下去!”

  20年的辛苦操劳,只为了遵从内心的坚守与善良。

  平平无奇的一家小店,成为了用无声担起大爱的最好典范。

  1。

  “最大的成就是

  十年了还没倒闭”

  早上八点,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湘春巷的一家面包店,已经陆陆续续排起了队。

  顾客中有不少老面孔,也有许多专程为了这家店远道而来的新面孔。

  小店叫做“吧赫西点”,占地面积不大,布置得却很干净。

  暖黄色的灯光,排列整齐的货架,还特意安置了一小排休息区,客人们偶尔也可以在这里喝杯下午茶,氛围温暖而又平静。

  店里的面包以德式面包为主,总体上分为甜、咸两种口味,种类很多而且天然无添加剂,即使是糖尿病人也有很多选择。

  在现如今普遍溢价的欧包市场中,他家的价格却亲民得如同一股清流,定价基本都不超过10元。

  肉桂卷是店里的招牌特色,据悉是来自于Uwe祖母的做法,基本上每位客人都会带一份走。

  其他像火腿酥、碱水面包等品类,用料也同样十分扎实,个头都不小,几块钱一个就能吃饱,物美价廉:

  因为利润低,成本又高,小店一直以来都是保本经营,有几年甚至是亏损的营业状态。

  最后为了维持店铺的运营,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更要保证面包的质量,店主Uwe迫不得已只能在租金上做减法,将店面转移到这条人迹罕至的巷子里。

  周围多是老式住宅区,道路错综复杂,地理位置算不上好,在道路重建之前甚至可以说有点偏僻,好在最终还是靠着优良的口碑,以及老顾客们的口口相传而坚持了下来。

  之前的一次采访中,Uwe甚至说:“最大的成就,就是开了10年没有倒闭”,可想而知这家小店的十年存活之路有多么的不容易。

  疫情期间店铺关闭了一个多月,在亏损更为巨大的情况下,夫妻俩还是坚持给员工和学徒们免费提供吃住,也没有做出裁员或者降薪的决定。

  因为他们这家店有点特别:除了店主夫妇和一名老师傅外,其余员工全都是听障人士。

  夫妻俩怕自己的员工离开了这里,再难以找到其他的工作机会。

  店子虽小却很辛苦,为了保障面包的新鲜度和口感,面包都是当天现做现烤的。

  严格采用从德国购买的老酵母,就连面粉都是由精挑细选下的供应商提供,工作的台面也十分干净整洁。

  之前被央视报道后,这家身在巷子里的面包店,逐渐打开了知名度。

  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网友都表示愿意买他家的面包,但店主Uwe却诚实地说道:

  “不建议长沙以外的朋友购买面包,因为面包还是当天的最好吃,可以选择他家的饼干。”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德国人的严谨,以及对品质的认真要求。

  清晨6点,后厨就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对比收银台前的热闹,后厨显得格外安静,除了机器运作时嗡嗡声,便是员工们辛勤工作时厨具的碰撞声。

  后厨是一名师傅带一名学徒的工作模式,主要负责准备所有的面团,虽然大家都是听障人士,但都采用手语来交流,沟通起来毫无困难,工作也从来不会因此拖沓,干起活来十分熟练利落。

  下午的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然后听障面包师傅就可以下班了。

  店主Uwe的工作则要辛苦和重要得多,不仅要帮忙做面包,还必须得守在定时器旁,时刻盯着发酵柜和烤箱,因为其他员工听不到定时器的闹铃声。

  下午还要负责处理所有的订单,采购和财务的事情,常年都很忙,成本还不一定赚得回来。

  除了固定的周日休息,工作日的Uwe除了工作就只能睡觉,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

  就在这样一个无声的环境里,不仅诞生了一份份香甜可口的面包,这对没有孩子的德国夫妇,也在此收获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结束上午的工作之后,店里的刘师傅会做上一桌子家常菜,店里的大家围坐在工作台前其乐融融地吃饭。

  席间虽然很少言语,却也能从一举一动中感受到彼此的亲切与熟悉。

  湘菜的口味偏辣,但夫妻俩生活了这么多年显然已经完全适应了,还会打趣道:“如果回去了,可能会适应不了德国的生活。”

  每逢过生日,员工们还会特意给店主做上一个充满德式风情的生日蛋糕:

  他们一起和面,一起打扫,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

  他们是陌生人之间相互扶持的臂膀,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下的人间真情。

  他们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2。

  漂洋过海

  为聋哑人士发声

  这对德国夫妇各有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丈夫叫吴正荣,妻子叫杜雪惠。

  吴正荣来自德国斯图加特,曾经是制药厂的一名化学工程师,妻子杜雪惠则是一名小学老师,夫妻二人之前在德国的生活说不上多富裕,也还算小康。

  2002年,吴正荣了解到中国的听障儿童有很多因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落后,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训练,从而丧失了语言能力,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夫妻俩当即觉得:如果能帮助这些小朋友从什么都不会,慢慢变得可以上学、交流、甚至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那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带着这样的愿景,吴正荣加入了“环球救助协会”帮助湖南听障儿童的慈善项目,和妻子一起辞去了工作,来到长沙残联做义工。

  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除了要教3-16岁的孩子使用助听器以外,还要为听障儿童们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中心里的孩子听力十分微弱,为了刺激孩子们的听觉神经,夫妻俩只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对着卡片,大声示范口型,耐心地教他们说话。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们也和夫妻俩愈发亲近起来,会把小手轻轻放在杜雪慧的声带上感受发声时的震动,会主动凑到身边和他们玩耍。

  尽管每天上完课,二人都疲惫不堪,但也从未想过放弃。

  好在,夫妻俩的付出并不是没有收获,在助听器和训练的双重作用下,孩子们的训练情况大有起色。

  除了行动上的帮助,夫妻俩在资金上的援助也毫不吝啬,最多时候同时资助了80名中国听障儿童,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费。

  这么多年来受到过资助的孩子已经达到500多名,其中很多孩子不仅能开口说话了,还能进入学校接受学习,融入正常的生活。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对中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布了“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近些年来的聋哑儿童们得到培训和教育的机会也大大增多。

  可夫妻俩却从未觉得可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了,反而在不断地思考:自己还能为此多做些什么?

  吴正荣发现:不少聋哑人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以及不平等的歧视,只是帮助聋哑人获得语言能力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正常的工作机会,才能够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正常体面地生活。

  他认为手作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是非常适合聋哑人做的工作,更想要向社会证明:同样的工作,聋哑人也可以做的很好。

  带着这样的想法,2011年他和妻子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盘下了一家面包店。

  吴正荣喜欢巴赫,他觉得巴赫的音乐是完美的,希望自己的面包店也能做出同样好的面包,便在小店的名字里多取了一个口字旁,取名为“吧赫西点”。

  他还特意从德国请来了面点师,免费对听障学员们进行培训和学习,经过几年的时间,培训出的不少学员,也都在当地的其他面包店找到了工作。

  最巧的是,其中的一位18岁的女学员汤乐,曾经是他们多年前资助过的小女孩,培训完成后决定长期留在吧赫西点工作,夫妻俩一开始没有认出来,发现后满是欣慰。

  果然,善意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缘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夫妻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丝毫不比中国人差。

  哪怕员工们以后不一定会在这里上班,吴正荣夫妇也希望他们可以去到别的地方工作,工资也会高一些。

  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或者机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培训和聘请一些残疾朋友,像脑瘫和自闭症等,让他们能够拥有工作机会,可以通过自己的技能独立地生活。

  让残障群体们能够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拥有自己的社会位置,这才是最好的帮助。

  3。

  “残疾人也拥有

  体面生活的权利”

  今年年初,一家坐落于上海永康路的“熊爪咖啡厅”火了,客人们纷纷排起了长队,等待那只毛茸茸的可爱熊爪,递上一杯温暖的咖啡。

  里面的咖啡师,有很多都是听障人士,店长为了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于是便发明了“熊爪递咖啡”的新奇模式。

  虽然随着越来越多好心人的出现,以及有关政策的推进和落实,相信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但现阶段我们所能见到的,还是太少了。

  根据《2019年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白皮书》显示:

  2018年,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了948.4万人,实际上的中国残疾人数量已经达到8500万,占总人口的6.21%。

  也就是说:在残疾人群体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拥有就业机会。

  看到这个数据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感到残疾人有这么多呢?

  在统计学里有个词叫做“幸存者偏差”,指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却意识不到筛选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残疾的朋友想要融入社会生活是非常难的,并且为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心血和资源,很多家庭远远负担不起。

  所以并不是他们人数少,只是因为他们很难走出家门,去拥有一个社会身份,从而不曾被我们看见。

  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给予的帮助不多,但却很重要。

  在面对残疾人群体的时候,我们心中难免下意识地以同情弱者的目光去凝视他们,但其实他们更想要的是,能够被作为一个正常生活的人来看待。

  残疾人与人最明显的不同,只是身体上的,并不是心理上的,残疾只是残疾人身上最微不足道的一个特征而已,不足以用来定义他们。

  不要以同情弱者的姿态去帮扶他们,更不要以这种差异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帮助他们获得拥有体面生活的权利,以正常的标准去评价残疾人的成就,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残疾人店员,在接受完他们的服务后,不妨竖起大拇指轻轻弯曲两下,在手语里这是表达“谢谢”的意思。

  你的肯定,就是他们最大的暖心。

  文|笑仔

  图|新华社、央视新闻、b站@阿福Thomas、纪录片《无声告白》等。

  中国绿帽子最多的城市,太野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