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兔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四十年前的谍战片,照样完爆《悬崖之上》

2021-05-12/ 智兔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老周摘要:张艺谋的谍战新片《悬崖之上》在五一档上映,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在剧情逻辑性上硬伤多多,和四
定制弹簧线

老周

摘要:张艺谋的谍战新片《悬崖之上》在五一档上映,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在剧情逻辑性上硬伤多多,和四十多年前的两部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相比,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以说被甩到几条大街之外。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张艺谋的谍战新片《悬崖之上》在五一档上映,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在剧情逻辑性上硬伤多多,和四十多年前的两部经典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相比,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以说被甩到几条大街之外。

先来说说《悬崖之上》,上映三天票房总计2.7亿,豆瓣评分7.7分,看起来还算是不错的成绩。有了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一众实力派加网红的组合演员阵容,本身就能吸引不少观众,再有张艺谋又是摄影出身,对于视觉效果的处理还是很有功力的,所以整部影片的画面和视觉效果还是不错,如果只从演员和视觉这两方面来说,确实可以算是国产片里比较上乘的佳作了。

但是,要是从剧情的逻辑性上来说,那就是硬伤多多了【片中具体的硬伤,可以参见本号前两天的文章《

只要谍战剧,就连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也变得逻辑混乱毫无常识》】,这里就不多展开了,主要说两点:

第一,剧中的主线是“乌特拉”行动,也就是从苏联派出的一个四人行动小组,护送一名从日军“杀人工厂”——应该就是731的幸存者见证者,影片中还说这个“杀人工厂”因为有人逃出秘密泄露而彻底拆毁爆破,实际上731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才炸毁基地的建筑物,销毁相关资料的。姑且不说护送这样一个证人到苏联对于战争胜利有什么必要和作用,就是这个护送证人的“乌特拉”行动几乎没有表现,只是在最后才有证人乘车前往苏联的镜头——你可以从陆路偷越国境到苏联,为什么“乌特拉”小组就不能从陆路偷越国境进入东北?非要搭乘飞机跳伞进入?“乌特拉”行动应该是主线,结果反成了由头和摆设。

第二,接应“乌特拉”小组的地下党全部落入特务科的魔爪,除了一个人叛变外全部被杀害,这个叛徒供出了和“乌特拉”小组接头的暗语,于是特务科就派特务冒充成接应的地下党,去和“乌特拉”小组接头。但细细琢磨,特务科为什么要这么做?花这么大力气接上头,再贴身监视“乌特拉”小组是为什么?放长线钓大鱼?顺藤摸瓜抓捕接头的人?接头的人不都已经被特务科抓到杀害了吗?难道“乌特拉”小组除了和来接应的人接头之外,还要和另外的人接头?这在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当时地下斗争都是单线联系,不可能既和甲接头又去和乙接头。

又有人会说,特务科派人和“乌特拉”小组接头,是想通过“乌特拉”小组挖出潜伏在特务科的卧底。稍微有点正常思维和逻辑的人都应该明白,能够打入特务科卧底,对于地下党来说,是极具价值的情报来源,绝对是最高机密,是要不惜代价进行保护和掩护的,怎么可能让这个卧底去和“乌特拉”小组接头,就算和“乌特拉”小组接应的人都牺牲了,失去了联系,也是派其他人去接头,根本不会派卧底去接头。这是当时地下斗争的纪律和常识。

再说了,在特务科的卧底已经知道“乌特拉”小组被监视,特务科正想利用“乌特拉”小组来找自己,还要冒险去接头?是不是觉得自己有魔法护身,是怎么也死不了的小强?自己往枪口上去撞?

要知道在当时情况下,一个打入特务科这样要害单位的卧底,价值和作用远远超过了一个揭露日军战争罪行的证人,用可能暴露卧底的风险去营救一个人证,做这样决定的人除非是脑袋进了屎。只能说幸亏编导没有成为当时的地下党领导人,真是苍天有眼啊!

连整个影片的主线都是经不起推敲,逻辑混乱毫无常识,那么整部影片的剧情设计就不用多说了,说是胡编乱造都已经是很客气的评价了。

而四十多年前的两部谍战片,《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显然就是完爆《悬崖之上》了,即便过都过了四十多年,现在的谍战片依然赤着脚也追不上。

更具对比性的,《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这两部也都是打入敌人情报机关内部,背景还很相似。这两部经典老片,在剧情设计上,同样是惊险紧张曲折,但却符合当年的真实情况,逻辑也说的通,更没有常识上的低级错误。

《保密局的枪声》是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讲的是打入保密局——军统在1046年之后被改组为保密局——的卧底刘啸尘,联络员因为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这样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因此组织派出了新的联络员,然后刘啸尘除掉了叛徒,并通过了保密局的考察,最后拿到了保密局的潜伏计划。

剧中地下党卧底刘啸尘除掉叛徒,按理说这是应该有专门的行动人员来执行的,但情况紧急无法安排行动人员,只能由刘啸尘来执行,除掉叛徒后刘啸尘自己朝自己打了一枪,就只能用自伤这样的“苦肉计”来瞒天过海,这才符合逻辑。

在保密局抓捕地下党的时候,刘啸尘来不及通知组织,就在抓捕时故意绊倒同伙,在混乱中走火开枪,来进行报警,这也是符合卧底不暴露身份又要保护自己同志的人设。

最后在拿到潜伏计划就要撤离时,被特务组长发现,千钧一发之际,另一名卧底“老三”果断出手干掉组长,使得任务胜利完成。“老三”本来就有配合刘啸尘获取潜伏计划的任务,而且刘啸尘随后就要撤离,之后被捕的概率很小了,所以才出手,而且没有说出自己的姓名,退一万步说,就算刘啸尘以后不幸被捕,严刑之下供出还有另外卧底帮助了自己,可是既不知道姓名,也不知道职务,就是一面之缘,如何指正?

这才是卧底该有的行事方式,哪像《悬崖之上》特务科的卧底居然主动帮助张译越狱,要是张译越狱不成再次被捕,岂不是把自己也赔进去了?当时情况下,最合理的处置就是——打死张译,既可以让张译减少痛苦(已经重伤在身)同时又保护了自己。如果当年地下党的卧底都像剧中于和伟那样,早死过八百次了。

当年《保密局的枪声》上映后,很受欢迎,拷贝出了1000个,观影人数超过6亿,票房总计达到1.8亿!要知道这是每张票价才三毛钱的年代,换到今天的票价,这个票房恐怕得100亿了,《悬崖之上》连背都望不到。

《无名英雄》则是朝鲜1978年拍摄的系列谍战大片,整整二十集,但不是电视连续剧而是电影!这部前所未有的长篇电影,汇聚了当时朝鲜一流的影视创作人员,确实质量相当高。198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迅速风靡了全国,播映时可谓万人空巷——都猫在家看电视了!

《无名英雄》讲的是人民军特工俞林以记者身份刺探美军情报,而他的恋人金顺姬却是美军第8集团军反谍报处的中尉军官,真实身份也是人民军的特工。俞林不但要应付敌人的调查,也不知道金顺姬的真实身份——这才对嘛,要像《悬崖之上》那样,卧底上来就自报家门,那就简直是把残酷的地下斗争当儿戏了。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胜利完成了任务,而金顺姬也为掩护俞林而牺牲。

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安排,四十年多前的《无名英雄》的水准也远远在今天的《悬崖之上》之上,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都是黑白片,当时彩色胶片已经出现了,由于进口彩色胶片首先要满足给国庆献礼片,而《保密局的枪声》只是一部非重点片,小制作,本来是准备采用国产彩色胶片,但导演常彦认为国产彩色胶片质量不稳定,干脆就用黑白胶片了。黑白胶片不但具有时代感,而且也更契合谍战片的那种充满悬念的氛围,在艺术表现上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过了《悬崖之上》,很自然就联想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还别说,即便过去了四十多年,《悬崖之上》依然远远不如《保密局的枪声》和《无名英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