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兔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看,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的儿子的骨头!

2021-05-20/ 智兔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荆州是一片红色土地,全域8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是湘鄂西首府所在地。为迎接建党百年,践行党史学习教育
分享西部数据红盘 4TB质量怎么样呢?测评如何?

  荆州是一片红色土地,全域8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是湘鄂西首府所在地。

  为迎接建党百年,践行党史学习教育,荆州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红色‘荆’典”故事会,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

  01

  

  父子参加红军机智有谋略

  

  这本工作证是1955年时任西南军区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同志亲自填写的,这上面写着“贺炳炎”“籍贯:湖北松滋”。

  1913年2月5日,贺炳炎出生在松滋刘家场洛溪河畔黑冲子口一户雇农家庭。

  

  小时候的贺炳炎就嫉恶如仇,机智勇敢,经常会为他的小伙伴们打抱不平。贺炳炎家里十分清苦,用他的话说:“除了一间烂茅屋,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

  9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为了谋生在一家商号舂米,以杀猪为业勉强度日。为了减轻父亲的重担,14岁的贺炳炎来到刘家场向元丰铁匠铺打铁学艺。

  转眼一年过去,1929年春天,贺龙率领红军来到刘家场。贺炳炎的父亲贺学文,坚定地想要参加红军,但是又放心不下儿子贺炳炎。于是,贺炳炎被父亲托付给铁匠铺打铁的师兄。

  

  可是没有想到第二天一早,贺炳炎偷偷地来到了红军的驻地,也报名参军了,从此,父子同时参军的故事广为流传。

  来到部队的贺炳炎先是喂马,没过几天,因为他年纪小、个子矮,大家都不想要他。急得贺炳炎嚎啕大哭,说什么也不肯走。恰好贺龙经过,于是,贺龙说:“就让他到宣传部提浆糊桶子吧”。

  参军不到两年,17岁的贺炳炎就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战斗。

  1930年12月,红二军团南征作战,不料被敌军重兵围困,形势十分危急。眼看着邓中夏、贺龙等军团首长就要被敌军赶上。此时,贺炳炎看到父亲正赶着一头驮着军饷的骡子在一同撤退。

  

  贺炳炎急中生智,当机立断拿起一把大刀,砍破了装满银元的口袋。银元撒满一地,敌军纷纷争抢,乱作一团。贺炳炎等人趁机掩护军团首长成功突围,顺利撤退。经过这一仗,贺龙将军对这17岁的小娃娃刮目相看。

  02

  

  屡建战功衔巾断臂

  1935年12月22日,红二六军团在瓦屋塘突然与敌遭遇。时任五师师长贺炳炎,手提冲锋枪与战士一起冲锋。右臂中弹,肱骨粉碎,血流不止。军团总卫生部部长贺彪为其截肢抢救。

  

  此时手术刀具分散各处,只得用修械所的板锯截骨。据贺彪同志回忆,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由于没有麻药,他只得用一条毛巾塞进贺炳炎的嘴里。

  没有手术锯,贺彪只能用锯木头的锯子来代替。他一边用钳子夹住贺炳炎受伤的骨头,一边用锯子锯,然后再用锉把截面锉平。这种剧痛,真的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疼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了手术。手术结束后,大家发现贺炳炎口中的毛巾,已经被咬成了碎片。

  贺龙在看到贺炳炎同志的断臂碎骨后说:“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骨头。”

  贺炳炎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智勇双全,屡建战功。先后十一次负伤,并被截去右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9月,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毛主席称之为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育出的“独臂将军”。

  

  (贺炳炎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武器——大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因为有贺炳炎将军在战场浴血奋战以命搏杀,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奋勇拼搏、流血牺牲,才换来了现在宝贵的和平年代。

  03

  

  瓦子街打出"硬骨头六连"

  贺炳炎将军一生中指挥过无数次的战斗,其中以1948年2月28号到3月1号的陕西省黄龙县的瓦子街战役最为杰出。

  

  1948年2月28日下午,贺炳炎奉命率一纵由英旺、观亭地区进至莲花台、张显及其以北地区。

  下午6时,一纵前卫团独立第一旅第三团全歼瓦子街敌搜索排,切断敌军退路,占领瓦子街。正在组织攻击,突见敌师主力向南山蜂拥集结。这时,二纵因距离较远,雪路难行,尚未占领瓦子街南面高地。

  

  贺炳炎深知,如不迅速堵塞这一缺口,敌军势必由此逃脱,整个战役计划就会落空。于是,当机立断,坚令独一旅在北、358旅在南,同时由西向东全力攻击前进,令358旅主力714团团长任世鸿,攻占瓦子街东南高地并向东进攻,堵住缺口,断敌南逃去路。

  

  贺炳炎刚刚部署,敌军即以全部兵力向南突围。为控制东南山,敌先后投入两个团与我反复争夺。714团与敌奋战竟日,接连打退敌军三十余次反冲锋,毙伤敌逾千人,夺占敌阵地,封住敌军南逃缺口。

  宜川瓦子街战役全歼敌胡宗南部主力一个整编军部,两个整编师部,五个旅共29000余人,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的第一次大捷。

  

  这次战役的胜利,改变了西北战场敌我力量的对比,影响了中原的形势,为我军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此后,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起草评论《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也高度肯定了贺炳炎等前线领导同志。

  

  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贺炳炎指挥的一纵,714团二营,打到最后只剩下120人。其中,第六连只剩6人,他们像一块块啃不动、砸不烂的硬骨头,顽强地坚守阵地,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这就是“硬骨头六连”的来历。

  同时,这场战役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高家凯等15位战斗英雄。

  

  一身正气投入革命,

  一把大刀威震敌寇。

  一支独臂挥师沙场,

  一世功勋万世景仰。

  记者:李徉唐杰钟书董奥

  图文:王晗/编审:唐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