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私家侦探取证 90年前,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东北军执行上级的“不抵抗政策”,纷纷撤到关内。随后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中国人民从此踏上了艰苦的抗日战争历程。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射击 国人悲愤于张学良的不抵抗,空有全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却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 那么这就连带出一个问题:如果以当时的情势,东北军奋起抵抗的话,能否将日军击败,改写历史?(本篇是纯技术层面分析,并非宣扬亡国论) 关于东北军的战斗力,网上众说纷纭。这里从军队数量、装备水平、士兵素质、战斗意志等方面对当时的东北军和关东军做一个简单比较。 一、军队数量 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包括第2师团、旅顺重炮兵大队、铁路独立守备队、关东军宪兵以及海军两个舰队。其中第2师团下辖两个旅团,分驻旅顺、辽阳、沈阳、公主岭、长春等要地,总计约1.04万人。 6个铁路独立守备队约为4800人,分驻大石桥、鞍山、沈阳、铁岭、公主岭和连山关等铁路沿线。此外,东北还有大量日本警察以及义勇团、自卫团等所谓的“民间组织”。其中在沈阳的日本警察就有415人,日本宪兵近700人。1931年6月,全东北的日本“义勇团”达6万余人,还有2万名在乡军人。 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犯沈阳示意图(图源:网络)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共有近10万人的军事力量。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总人数约30万。其中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下辖独立步兵28个旅、79个团,独立骑兵1个师、7个旅,炮兵3个旅、2个独立团,1个工兵团、2个工兵营,1个铁甲车队。 国民革命军序列之外还有辽宁省边防军步兵3个团、骑兵4个团,黑龙江边防军步兵3个旅、骑兵4个团,热河陆军1个师、3个旅,并配有炮兵两个团、骑兵两个旅和辎重营、工兵营、特务队,河北、察哈尔驻军12个旅,东北宪兵9个大队。 东北军炮兵(图源:网络) 1931年7月20日,受到张学良庇护的国民革命军第13路军总指挥石友三倒戈,投靠汪精卫的广州政府。张学良分出8个陆军旅、2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前往关内镇压。 留守三省的东北军尚有17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和1个步兵师,总计19万兵力,对于不足10万人的日本关东军仍然占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 中原大战前中国形势图 就事变发生地沈阳而言,驻扎着日军第2师团步兵第29联队,兵力为888人。沈阳市内东北军及警察有约8000人,其主力是王以哲的步兵第7旅,约6800人,同时配有骑兵连、重迫击炮连、坦克车队(轻型坦克12辆)和通讯连、特务连。由此可见,在沈阳东北军对日军的兵力优势更是具有压倒性的。 王以哲(1896~1937) 二、武器装备 日军第2师团属于甲种装备师团(下辖8个步兵大队、2个骑兵中队、4个野炮中队、1个工兵中队),拥有374挺轻机枪、83挺重机枪、72只掷弹筒、2400枚曳光手榴弹、8门平射步兵炮、16门曲射步兵炮、16门野炮和4门山炮,此外还有装甲列车和装甲轨道车,7厘米半速加农炮、24厘米榴弹炮和200发炮弹,轻重武器装备精良,配备齐全。 日军在清点东北兵工厂的捷克式轻机枪(图源:网络) 日军的铁路独立守备队配备了144挺轻机枪、48挺重机枪、72只掷弹筒、2400枚手榴弹、8门轻迫击炮、1600发炮弹、14门平射步兵炮、8门曲射步兵炮、7门狙击炮、16门轻迫击炮、10门山炮、1200发炮弹。 奉天兵工厂重炮生产车间 东北军方面,从张作霖时代就建立的东三省兵工厂,号称“远东克虏伯”,确保了武器弹药充足——每个团均下辖1个重机枪连,装备12挺马克沁重机枪;1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8.2公分口径迫击炮;1个平射炮连,装备4门3.7公分口径的平射炮。各步兵连则配备120支步枪,12挺轻机枪,2门掷弹筒,12支掷弹枪。 此外,东北军也有装甲车队,装备一批雷诺FT-17型坦克。 东北军装甲车队(图源:网络) 此外,东北军拥有独立于南京政府的空军,共一个航空大队,下辖5队,有飞机260架。东北海军有3个舰队、两个海军陆战大队和海军补充队、水上飞行队、水道测量队,甚至有水上飞机航空母舰。 日军缴获的东北军的法制侦察机 通过比较发现,东北军的装备水平远超当时中国其他军队,甚至超过蒋介石嫡系军队,与关东军相比也不逊色。 三、士兵素质和战斗意志 第2师团是日本建立的最早的部队之一,始建于1873年,先后参加过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单兵作战能力之强自不必说。关东军与其他日本军队一样,长期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以及效忠天皇和国家的武士道精神,其战斗意志较为坚韧。 东北军拥有自己的军事学校:东北陆军讲武堂(沈阳)、吉林省军官教练处和黑龙江省陆军讲武堂分校(齐齐哈尔),对官兵进行训练。 东北陆军讲武堂(图源:网络) 东北军本是奉张集团的私产,但由于张学良本人早年便受新思潮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救亡意识和反日思想,加之身负家仇,对日本势力深入东北深感忧虑,故一直没有松懈对军队的爱国教育。尤其是第7旅旅长王以哲亲自编写“旅训”“旅歌”,多次鼓励部下“共赴国难”。所以,东北军抗日热情十分高涨,战斗意志较强。 士兵素质与战斗意志无法量化,难于对比。但还好有战例可供参考。 九一八事变前两年,即1929年的中东路战争中,东北军出动了26000余精锐,被苏军打得满地找牙,40多天时间里先后丢失同江、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等地,伤亡和被俘2万余人,而苏军伤亡不足1000人。 苏联红军缴获的东北军旗帜(图源:网络) 而在1938年张鼓峰之战中,日军被苏军击败。此役,苏军参战22950人,伤亡4200余人;日军参战6814人,伤亡1400余人。此役日军伤亡率高于苏军,但却是以苏军兵力占优、实际损失更大为代价,此役中苏军出动了飞机、海军等,装备水平明显超过参战日军。加之双方反复拉锯,战况之激烈与中东路事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关东军战斗力与苏联红军相差不会太大。 中东铁路示意图(图源:网络) 通过比较以上两个战役,将苏军作为参照,可以基本判定:东北军的训练素质和战斗意志应该是逊于日军。即在同等兵力、装备水平下,东北军是不敌日军的。 四、小结 不过凡事因时而异,九一八事变当天,进攻北大营的仅日军第二大队300余人,要知道北大营东北军则有8000人之多。 而日军之所以如此嚣张,就是看到了东北军在中东路之战中的虚弱表现,于是,关东军少壮派未经大本营同意便冒险挑起事变。 坂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之一 所以,如果8000多东北军没有执行“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命令的话,那么这300多日军基本上是有去无回,即使再加上19日凌晨赶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大队,东北军也完全可以守住北大营。 即便不能打败日军,但也能迟滞日军的进攻,使其气焰有所收敛。为其他部队备战争取时间,并起到鼓舞士气、消除恐日情绪的积极作用。 要知道日军向来以“冒险”作为其看家本领,但如果发现其损失或对方抵抗程度超出预料,则大本营会及时纠偏,被迫停止扩大侵略。日俄战争就是明证。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避免重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